为什么嘉洋幼儿园让孩子学习日常生活能力?

摘录自仲梦老师参加蒙特梭利教学进修笔记

3岁前孩子基本的动作都已经完成,3岁之后的动作还是会持续不断的发展,但是会有更高的要求。我们称为精细化的动作。这些要求是要使他能够自由活动,且不打扰别人。

来到3-6岁的孩子能力不一样,动作发展程度也不同,所以通常在孩子2岁的时候,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走一段非常长的路程,但有的孩子没有这样的机会(住在公寓楼里,出门就是轿车),如果有机会练习,就会达到更精确的动作。

所以在新生入园的时候,老师需要仔细观察孩子的发展情况,(是否能平衡的走路,独立站立,如何使用手部肌肉——翻书,拿捏),教师事前的准备:帮他设计出可以帮助他发展动作的、配合全身机能发展的工作。教师事后的准备:观察孩子还有哪些需要,当孩子有了自控力,就可以在教室里享受更多的自由。

二、基本动作练习的重要性

为了使孩子有效、自由的活动,包含如何走、铺卷地毯、如何排队等,因为我们希望教室里是个和谐的地方,所以孩子需要去做一些动作,才能精炼自己的动作,不能因为控制不好就不让他做,因为要有活动才有更大的进步。

要知道,身体需要大动作的发展。当他没办法去控制活动就不会产生秩序感。对一些新的班级,我们需要练习的时间会很长,基本动作很重要,必须要透过集体的示范,当他们获得基本的技巧后,可以去反复的练习,直到可以运用在生活当中。

如果孩子可以很精确的做到精确活动,互相不影响,就会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这时候可以帮助孩子从大肌肉发展到小肌肉。孩子若没有自控力,就没有秩序感,所以当我们在教室里发现孩子没办法遵守常规的时候,我们通常会用正面的语气“请你看我怎么做”——比如如何在教室里面走路。

所以在成立新教室的时候进行集体示范,在孩子有了基本能力的时候,提高挑战性(绕地毯走),在提升控制能力的时候要考虑到孩子的趣味点,所以设计的重点是:一定要有很清楚的目的,要有趣味点,要有合作的形式和要经常有变化。日常生活的练习目的是帮助孩子增加手部控制,发现孩子还有哪些需要更多的协调动作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