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教育】品格成就幸福人生


品格是我们的内在的素质,主导了我们的外在表现。人的做人行事,主要源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所以我们的个人操守,与人的关系,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取决于品格。
什么是品格
我们来看一下品格清单:诚实,创新,服从,感恩,公正,果断,好客,机警,安稳,尽责,谨慎,节俭,敬重,慷慨,可靠,宽容,尊重,勤奋,守时……
以上只是我们所要教导的49个品格中的一部分。我们想想看,在我们孩子的身上,具备以上哪些品格呢?如果能够在我们孩子们身上看到10个这样的品格,是不是一件令我们非常开心的一件事情?但是,往往,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如果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我们其实连每个品格的概念都不太清楚,更别说去训练,去拥有这些品格。
中国有句古话,“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提到培养孩子好的品格,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事情,觉得这个任务也许跟登天揽月差不多有同样的难度。其实,要了解这个任务的可行性,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品格的形成。
品格的形成

品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方面,从我的认知慢慢形成我的性格,表现出来就是我的素质。这个素质我们可以称为品格。比如,一个家庭里边, 如果父母反复跟孩子强调诚信的重要,并且以身作则向孩子展现诚信的品格,那么这个孩子自然而然会具有诚信的素质,展现出来诚信的品格。
另一方面,我的日常重复的行为会成为我的习惯,这些习惯表现出来成为我的特征,我的这个特征也可以称为我的品格。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一个医生,他的工作经常会训练到整齐、有序,那么每天不断重复整齐有序的训练,整齐有序就会成为他的特征,形成他的品格。

所以,总体来看,品格的形成,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通过反复的行为,形成习惯,所以品格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形成。那么,好的品格是我们期望在孩子们身上看到的,也是对孩子的学习,乃至今后的人生有很大帮助的,所以嘉洋从上个学期开始,开展了一系列的品格课程,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有意识的去训练孩子们的品格。
品格的塑造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孩子们的品格塑造呢?简单来说有三点:强调品格,表扬品格,要求品格。

首先,我们看一下强调品格。我们如何去跟学生强调品格呢?我们的学生每周有两节的品格课。我们在品格课上会完成很多事情。
第一,为每个品格下定义,让每个学生都理解这个品格的定义。比如,九月份我们学习的品格是服从。服从的定义就是:服从而非任性。迅速,乐意地执行领导者的意愿与指示。
第二,我们会通过,游戏,故事,分享,手工,讨论,活动等多个方式来学习这个品格。比如,同学们在学习服从品格的时候,我们会通过比比谁更快,抽数字,找朋友等游戏来帮助孩子们在开心,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记住品格的定义,要点,并加深理解。
第三,使用同样的品格词汇,说同样的标准。我们鼓励各科老师都使用同样的品格词汇来评价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很多老师都在关注他们的品格实践,并更加愿意展现服从的品格。

其次,要求品格。学校通过鼓励学校每个部门示范品格;支持每位老师,学生遵行品格标准;并列举可以实际运用品格的地方;从更大的范围来要求展现,实践品格。

最后,表扬品格。找出更多可以鼓励学生展现品格的方法。在跟学生交流过程中,表扬品格而非成就。公开表扬品格。通过这些表扬品格的方式方法,学生感受到品格的益处,更加愿意去展现品格。比如,在一次数学课上,吴老师表扬刘晨曦同学,接受老师任务的时候,不发怨言,积极执行,表现出了服从的品格,并给予奖励。这样的公开表扬,孩子一方面认识到服从这个品格是被认同的,是宝贵的,同时也愿意去展现服从这个品格,并得到表扬或者奖励。

当然,我们在教导孩子服从的时候,我们也引导他们辨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比如,我们会一起讨论,是不是所有人的指令都要服从?是不是错误的指示也要服从?那么孩子们通过思考、讨论也可以认识到,不能盲目服从陌生人。也不能违背良心,或者违背道德、服从错误的指示。孩子们需要服从的对象是爱护他们、对他们负责的父母或者老师。
品格教育的课堂实施

品格学习在嘉洋已经开展了一个学期,我们也看到了一定的效果,一些学生在行为、态度上有了正向的改变。但是,品格学习不是一项短期可以看到显著效果的课程,当我们把品格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也许不是明天,但是通过不断的强化、要求和表扬,这些具有力量的品格种子,总有一天会在他们的心中慢慢发芽、开花、结果,我们也期望这些品格能带给他们创造属于自己幸福人生所需要的能量和养分。




▲▲▲点击播放视频
认识一所有温度的国际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