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思考】公开课——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4月2日,淮阴区英语、道德与法治、生物中考复习研讨会在嘉洋国际学校成功举办。我作为双语部英语科目的代表,有幸参加了本次研讨会,接受来自淮阴区众多同行们的评议。
从接到学校的通知准备一节初三复习研讨公开课开始,我就一直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一方面,我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第一次带初三毕业班,对于考点考情的把握还不成熟,另一方面这节课也是我们学校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一不留神就会成为反面教材。同时我又对这次的课有了点兴奋和期待,公开课是最能锻炼与提升老师的机会,从一次次的公开课中,我能学到许多东西,它一次次会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于是在紧张与兴奋中,我开始这一次的磨练之旅。


首先确定教学内容,我的这节课主要是带领学生复习宾语从句。宾语从句是中考的重点语法项目,通过9上unit2-3单元的学习,学生对宾语从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有些同学在运用时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因此,很有必要对之进行全面的复习巩固。
其次在备课组对课题进行讨论的时候,我们一起深刻理解课标要求。尤其是求实的特色课堂的精神,还要考虑初高中的衔接,要让学生感觉到,上公开课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这次的公开课还让我意识到了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储备的必要。公开课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搜索了很多教学资源,力求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进行辅助教学,例如我在导入部分用一节励志歌曲I believe I can fly来引起学生的兴趣,自然的接入了本节课主题——宾语从句。简单自然的同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和生动。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工作基本是独立进行,如学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等。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就是在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虽然这样一来自己会增加很多的事,但这样做我个人认为值,它让你经历了一个思考的过程,可以把你粗线条的思路打磨成具体的教学步骤,又能让你从教学的细节中跳出来看待将要展开的教学。可以这么说,通过这样的准备再走上课堂,我感到自己的底气足一些。


好的课堂教学本来就是一个遗憾的艺术,而教师就是在不断追求课堂完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因此,面对课堂我想思想单纯一些,工作扎实一些,准备充分一些,远远比采用其他方式达到所谓的课堂效果好得多。



在正式上课前,我在其他同轨班级磨了3次课,每一次都有不足,因为是复习课,大多知识学生是已经了解的,所以在第一次上的时候课堂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讲,整体的课难度偏大,学生反应较慢,课堂推不动,结束后我彻底推翻了原有的课堂设计,重新备课,更多的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呈现,改变题型设置,加入趣味元素,难度逐层递进。第二次课明显有了好转,基本课堂结构已经确定,细节部分还需打磨。第三次课我提前写了逐字稿,但还是不顺畅,一起磨课的老师也对我的课堂交流的流畅度提出了建议。在公开课的前一天晚上,我一遍一遍的过逐字稿,脑子中把课堂流程过了很多遍,每一个环节该说哪些话来导入、总结以及过渡。在正式上课的铃声响起,听课的老师济济一堂的那个瞬间,那个自信熟悉的我回来了。


公开课之痛,痛在选课,痛在设计,痛在反复上课,更痛在夜深人静时辗转难眠地自我剖析、自我煎熬。诚然,这是一种痛,但我却发现自己黑着眼圈依旧快乐,这是一种成长的快乐,更是一种成长的、快乐的蜕变。我要做的就是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决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开课实力,为嘉洋双语部、为自己争光!
作者:张璐 嘉洋双语部英语教师


【国际高中部】五大特色优势助力嘉洋学子走向世界


【参赛邀请】趣味创作竞赛火热启动,谁是最耀眼的编程少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