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高中部】以书会友,共度美好时光

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高中部阅读氛围的形成,我们在中国文学课上开展了阅读分享活动,希望学生每天都能读书,每天都能享受读书带来的进步和乐趣,让阅读成为每个学生不可或缺的好习惯。也希望通过书目分享,以书为桥梁,让师生之间更为熟悉。

下面是阅读分享会上部分书目分享:

刘载恩同学做了一张思维导图,给我们分享了《谁是美国人》这本书。

英语和中文是目前全世界使用率最高的语言。然而,随着拉美移民的数量在美国逐渐增多,英语在美国的重要性正在逐步下降。大量的拉美籍美国人民正在组成他们自己的社区。这些社区类似于唐人街,只是规模要大很多。他们不再使用英语,而是使用西班牙语。很多成员提倡把西班牙语和英语一样设立为国语,有的甚至希望直接取消英语的教育。

刘载恩同学提出了他的思考:假如世界第一大国不再使用英语,我们这些奋力学习英语的中国人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地讨论,并且纷纷表示对《谁是美国人》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

罗李同学给我们分享了《昆虫记》中最打动她,给她启发的部分。课上,同学们之间分享了从天牛、蝉等昆虫身上的收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罗李同学介绍她在阅读时,还从书中学习了一些法尔曼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她的作品。

梅朵和黄静琪两位同学都分享了《追风筝的人》。梅朵说:我从未见过像哈桑善良的人,也从未见过如同阿塞夫嗜血的人,更从未见过像拉辛汗一样睿智的人,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阿米尔,都是这浩瀚宇宙中如尘埃般的存在,有着平凡的人生,有着亲切的挚友,同样也有着不敢面对的心结。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追逐我们的风筝,那是属于我们的勇气或信心或对自己的救赎,无论这只风筝代表着什么,追逐的过程一定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其中的意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勇敢追逐属于自己的风筝,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一份真挚。

同学们都感动于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也反思了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赵恩祈同学《第七天》的分享,给同学们提供了一次反省自己,理解父爱的机会;《活着》,丁子凌、乐圣培、苏靖宇和李嘉勒同学从不同人物,不同角度的分享,提醒了同学们要珍惜当下,客观学习生活……读书分享会上,同学们跟着分享者一起与书中人物共欢喜,同思考。

供图:国际中学部
文/图: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