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选择蒙特梭利幼儿园③】认识0-6岁的孩子特征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在十八年的岁月里,孩子内在的成长也配合身高、体重,像座椅一样随着身高调整高度,最后必然达到某种标准。人的成长期可以区分为好几个时期,就像蝴蝶、蜻蜓要脱变为成虫必须经过“卵→毛虫→蛹→成虫”的过程。各在某个期间有某种特别的形态,到了下一个时期又变成完全不同的形态。蝴蝶在毛虫时期及蛹的时期,不论是体色、形状、活动方式、进食方式都完全不同。

人或许没有划分那么清楚的界线,可是在每一个时期的体型、行为方式、思考方法还是有所变化。蒙特梭利主张儿童成长期大致分为0~6岁,6~12岁,12~18岁三个阶段。

第一期(从诞生到六岁)

孩子的最初成长发展阶段是从诞生到六岁的时期。史坦丁将这时期称为“蜕变期”。这个时期又可分为从诞生至三岁和三至六岁两阶段。奥斯华将前者称为“前幼年期”,后者称为“后幼年期”。

诞生至3岁(前幼年期)

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是学习母语。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吸收精神旺盛,在聆听大人谈话当中,孩子不知不觉学会母语及其文法结构、发音方式。新生儿从出生的那瞬间起,外观看来虽然很脆弱,却具有充沛的精神生命,蒙特梭利把这现象称为心智的萌芽。这种心智的萌芽会透过动作,逐渐滋长成为意识性的精神力。而原本只是精神性存在的孩子会一面依靠“动作”,一面依靠“吸收心智”的活动,渐渐融入世界(环境)之中。

这时候我们特别要留意的是手的运动。约从一岁起,孩子对抓拿东西发生兴趣,他们一方面使用手将“力”变成自己的一项能力,一面透过手来吸收周围的环境。所以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是:
①让孩子生活及住在固定的地方,尽量安排很多事物让他接触、刺激。
②在孩子的周围,大人要尽量以优美的言语、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
③不要斥责或禁止孩子想要用手触摸事物的欲望。因为这个时期正是孩子以吸收的心智在潜意识中为将来储备丰富知识的基础时期。

3岁至6岁(后幼年期)

孩子在前幼年期依靠无意识的“吸收心智”所获得的知识,会在未来三岁至六岁的时期逐渐意识的理解其意义。蒙特梭利解释这种情形说:“从诞生至三岁的第一期,孩子会吸收环境。三岁至六岁的第二期,孩子会运用手去实现环境。”虽然在这个时期孩子吸收的心智现象仍然存在,但是与前幼年期有所差别。

史坦丁将其差异叙述如下:“在第一前期(0~3岁)孩子透过不自觉的智能活动,单纯地在自己的世界中活动、吸收。可是现在他的意识逐渐清醒,可以使用双手去吸收环境。双手成为头脑的工具,靠着双手的活动使经验日益丰富,同时也发展自己。

三至六岁的时期是所谓由环境中汲取印象成为知识的时期,做为环境与智慧媒介点的感觉器官会变得十分敏感。这时期孩子会透过五官所感觉到的事物逐渐完成精神上的发展。


本文选自《蒙特梭利教育的理论概述》
作者:相良敦子,曾赴法国巴黎研究蒙特梭利教育,日本九州大学博士,日本蒙特梭利学会理事,讲师

▼嘉洋幼儿园孩子们的做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