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疫】“14+7”“3+11”“14+14+28”……来淮返淮防控措施全解读!

近期,疫情形势十分严峻复杂,国内、省内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地区呈现聚集性疫情。为有效控制和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加强对涉疫地区、外省外市来淮返淮人员管控,小布邀请了淮安疾控的专家对主要的分类防控措施进行了梳理与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特别说明:“14+14+28”“14+7”居家健康监测条件严格审核,需单人单套单独居住,不满足居家健康监测条件的实施集中健康监测。

每天早、晚对其各进行一次健康状况监测,并做好记录。了解是否有基础疾患,保障隔离期间的正常用药。监测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应当及时转至定点医疗机构。

非必要不外出,确需外出的,应向所在社区报告,告知外出活动的时间、地点和活动内容等事项,经同意后方可外出。外出期间不得组织或参加线下会议,不得从事学校、培训机构组织的线下教学授课或其他集体活动,不得进入歌舞厅、浴室、电影院、网吧等室内密闭场所,不得参加聚餐、婚礼等聚集性活动,外出时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与他人保持1米安全距离。

每天跟踪健康状况,不参加聚集性活动,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小布提醒:所有外地来淮返淮人员,抵淮前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抵淮后立即进行核酸检测。抵淮前或抵淮后第一时间向所属社区(村)报告或通过“淮上通”微信小程序、“i淮安”APP“来淮申报”模块进行网上申报,提供活动轨迹和个人健康信息,并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管理等工作。近7天内市外来淮返淮人员要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和单位(或所住宾馆)报备。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继续做好健康防护,坚持非必须不出境、不去中高风险地区和有本土病例疫情地区,减少跨省、跨地区流动。特别提醒不遵守相关防控措施,可能会负法律责任的哟!

信息来源:淮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