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曹谦博士:做有包容心的父母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的开端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关乎孩子的健康成长
和家庭的幸福安宁
做包容型的父母
对于家庭和谐和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11月26日,
嘉洋小学部家长课堂第2讲
在直播间如期开讲。
在本期讲座中,
我们与家长一起谈谈
正确处理亲子关系的小奥秘
以及包容型父母的自我修炼。

曹谦,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一个6岁女孩的父亲,一个35岁的儿子;在父母的包容下独立成长;曾游学于亚欧美国家,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深入的了解。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打牌,被老师叫家长,你会怎么处理?”“如果孩子因为要买一个苹果手机而当街殴打父母,你又如何看待?”讲座一开始,曹博士以曾经网络上热议的两个家庭矛盾事件为案例,向听众们抛出这样“灵魂拷问”,引导家长深入思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包容,即“宽容、容纳”。作为一个7岁女儿的父亲,曹博士在对女儿的教育过程中,对“包容”这两个字也感受颇深。他列举了自己身边的诸多案例,告诉家长们,要做一个包容型的父母,前提是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学会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给与孩子多一些的信任和理解。

曹博士曾经游学亚欧美,对世界各国多民族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在讲座中,曹博士与苏董又进一步探讨了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文化及家庭教育的差异性。曹博士认为,给与孩子多元化的教育,接纳孩子身上的不同,往往更有利于造就孩子不平凡的才能。曹博士对家庭教育的深刻见解深受家长们的认可,现场和线上的家长进行了亲切互动。

情绪是一个人最大的问题,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切不可因情绪激动做出过激行为。

作为成年人,我们总是容易忽视孩子经历的挫折,这每一件在我们看来不值一提的小事,在孩子眼里,都可能比天还大。毕竟他还只是个孩子。

父母要学会做好有效沟通,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积极引导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味的负面责罚。

包容需要做好有效沟通,而不是用父母的“权威”逼迫孩子做他们完全不感兴趣的事情。孩子的很多想法和习惯跟大人不太一样,不善于主动表达,不知道如何表达。有效沟通是需要家长花时间精力去主动走近了解孩子,多听少说。

父母不要老是拿自己孩子的劣势去和别人家孩子的优势去对比,要多发掘孩子自身的优点,并给予鼓励。

包容不是无条件宠溺,爱孩子的同时,要让孩子从小就有边界规则意识,并愿意承担打破规则后所带来的后果。

规矩可以让孩子们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父母也要以身作则。

亲子关系不是一种永恒的占有,而是生命中一场厚重的缘分;既不能让孩子童年贫瘠,又不能让孩子成年窒息。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
不只是孩子要成长
家长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

天下没有完美的父母
也没有完美的孩子
父母的包容、理解、信任
就如同温暖的阳光和润泽的雨露
滋养着孩子的成长

嘉洋学校愿意与众多家长们一起
通过高质量的家校共育
提升家庭教育素养
帮助每一位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