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周作品赏析】《边城》:感受书中的美与德

《边城》是沈从文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演讲人:艾丽娅

中国,一个有着两干多年文化的国家,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中华美德传承千年,孝悌、尊重、理解、让步.……许多的文明美德没有被千年的古风忘记,古风把他们从遥远的古代吹到现代,给人们以心灵的盛宴。沈先生笔下的湘西小镇中这缕微风不时地拂过……

“孝”在中国传统礼仪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想,翠翠与她的爷爷就是很好的例子。翠翠是一个天真、单纯、孝顺的姑娘,他们保持着昔日宁静的生活,每当爷爷忙完一天的活儿回到家中,翠翠总是上前帮着爷爷卸下身上的重物。在家里,她捡柴、烧饭、帮着过渡船……从点点滴滴做起,这一切是稍纵即逝的眷恋,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长辈尽一份力,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一个单纯、善良、温柔、可爱的姑娘谁不喜欢呢?当大老与二老同时爱上翠翠时,在那个比较保守、次子和长子有地位区别的乡村社会,这种兄弟之间的矛盾是很容易发生的。然而,虽然说二人都真切地渴望着爱情,但他们并未因此忘记兄弟之间的情谊——大老在得知翠翠和弟弟相爱后,选择放下了与弟弟你争我抢的念头,带着心中那一份对翠翠的挂念,静静地渡船离去。

“淡泊”可以培育一个良好的社会风尚,营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谦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仅是一种修养, 更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贵在谦让。谦让是一种深厚的涵养,它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能陶冶人的情操,带给我们心灵的恬淡与一个人的宁静,可以使一群人致远,正如我们的大老。设想一下,如果大老仗着当时的社会风气,凭自己是长子,强制要翠翠,不顾弟弟,那结局会怎样?

今天,在这个以经济为发展主流,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中,要保持一颗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简单心境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大老离开后,二老又受到团总家小姐的青睐,团总表示可以将一座新的碾房作为嫁妆。在一边是一艘木头做的渡船,一边是一座新的碾房的选项中,二老依然坚定选择了渡船。在钱财与权利中,二老没有动摇,而是坚定自己。淡泊是寒冬时节傲然开放的梅花,坚守着自己洁雅的操守,是放弃了大红大紫的追逐,坚定自己的内心,淡泊的体现是受宠而不惊,也正如二老,非常明确的体现了这一方面,在面对钱权时,毫不动摇,值得我们去学习!

《边城》之美,不仅是美景的美,也是美德的美。在这繁华但实际虚空的喧闹都市中,放下心来,拿起《边城》这本并不厚的小说,感受湘西那清淡脱俗的景色,体会人们那质朴道德的本色。不论是在书中还是书外,道德,永远都是我们生活画廊中最美丽的一笔。